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限招理科考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科技与工程发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需求,掌握传统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数字化、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知识,获得现代数字化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的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智能化施工、智慧化管理,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能达到“国家标准”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整体工程意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增强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核心课程
建筑工程方向:理论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工程事故分析处理、结构识图与BIM建模、BIM应用技术、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土木工程智能检测与监测、工程项目智能管理。
道路工程方向:理论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方法、道路勘测设计、公路工程计价、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工程事故分析处理、BIM应用技术、结构识图与BIM建模、工程项目智能管理。
智能建造方向:理论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荷载结构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工程事故分析处理、BIM应用技术、结构识图与BIM建模、装配式建筑设计、智能建造技术与设备、建筑物联网技术、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土木工程智能检测与监测、智能机器人应用、工程项目智能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训练:CAD参数化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智能测绘。
2.专业能力实践:建筑工程方向工业厂房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联合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实践、工程招投标模拟。
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实践。
智能建造方向:工程招投标模拟、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实践、智能机器人应用实训、工程项目智能管理实践。
3.课程实验:建筑材料试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混凝土结构试验、土木工程智能检测与监测实验。
4.工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规划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在企业的智能建造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以及科研院所的智能研发部门从事智能建造相关的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技术开发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等相关工作。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方向)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
本专业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立项建设专业、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的技术知识以及与工程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及BIM综合应用的能力,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以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支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工程技术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方式,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技能+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创新、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者的视野、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思维及运用互联网+BIM技术辅助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智能施工技术、建筑法规、房屋建筑学、CAD参数化与BIM建模、建筑信息化概论、智能建造概论、工程安全监测大数据分析及应用、BIM施工组织设计、BIM综合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CAD参数化与BIM建模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BIM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计价实训、工程概预算与造价软件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BIM综合应用实训、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实训、招投标模拟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可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单位、工程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房地产咨询与经纪单位等从事工程管理、造价咨询、BIM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造价专业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
本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工作的“技能+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具体为:(1)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具备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所必需的在建筑力学、建筑识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法规等方面的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2)具有较强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包括土建、市政、安装、公路等方向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3)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较强的法律意识;具有开放视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协作能力;(4)掌握现代建筑数字信息管理理念及方法,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要求
1.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综合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中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掌握工程造价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造价计算及管理的能力。
3.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具有运用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能适应现代建筑信息化建设发展。4. 具有应用工程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核心课程
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价、建设法规、市政工程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安装)、工程概预算与造价软件应用(市政、土建、安装、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BIM技术应用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计价实训、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土建、安装、市政、公路)、招投标模拟综合训练、建筑施工技术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规划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等相关工作。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建筑学专业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工作的“技能+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具体为:(1)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具备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所必需的在建筑力学、建筑识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法规等方面的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2)具有较强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包括土建、市政、安装、公路等方向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3)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较强的法律意识;具有开放视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协作能力;(4)掌握现代建筑数字信息管理理念及方法,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要求
1.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综合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中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掌握工程造价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造价计算及管理的能力。
3.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具有运用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能适应现代建筑信息化建设发展。4. 具有应用工程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核心课程
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价、建设法规、市政工程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工程(安装)、工程概预算与造价软件应用(市政、土建、安装、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BIM技术应用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计价实训、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土建、安装、市政、公路)、招投标模拟综合训练、建筑施工技术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规划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等相关工作。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五年、工学学士学位。
限招条件
有一定美术基础,色盲色弱者不招。
城乡规划专业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发展需要,掌握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具备坚实的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传承生态文明理念,弘扬中华文明精神,融合新一代规划信息技术、多尺度空间规划技术、人文美学艺术等知识与技能,能在城乡管理部门、规划信息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智慧城市大数据运维机构等从事城乡管理、空间规划、数据分析、信息维护及其相关开发、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空间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辅助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接受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处理城乡规划、城乡发展策略、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迹等的相互关系,并具备将这些关系统一协调,落实在城乡规划和城乡发展策略中的能力。
核心课程
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城乡规划原理(一、二)、规划设计(一、二、三、四)、村庄规划、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基础训练:建筑及建筑环境认知、城市及城乡规划认知、美术素描及色彩、城乡社会环境调查、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建筑表现技法训练、规划快题训练、规划虚拟仿真建模、测量实训、无人机测绘实训;
2.设计实践: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和景观规划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村镇规划设计等;
3.课程实验:建筑物理实验、绿色建筑实验、VR虚拟仿真实验、倾斜摄影建模实验;
4.工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在能在城乡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智慧城市大数据运维机构、房地产等部门从事城乡管理、城乡规划设计、数据采集、信息维护、建筑设计、园林及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设决策咨询、建筑设计与管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等工作,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与开发、建筑设计、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升学后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等相关工作。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五年、工学学士学位。
限招条件
有一定美术基础,色盲色弱者不招。